探索模型控制协议:深入了解 MCP

模型上下文协议 (MCP) 简介 模型上下文协议 (MCP) 是一个旨在标准化和增强 AI 模型和工具之间通信方式的框架。它代表了 AI 互操作性发展的重要一步,允许系统中不同的 AI 组件之间进行更结构化、一致和可靠的交互。本文档提供了对 MCP、其组件、实现以及在 AI 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的全面解释。 什么是模型上下文协议? 从本质上讲,模型上下文协议是一种标准化的通信协议,有助于定义 AI 模型、工具以及集成它们的系统之间如何共享上下文。它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方式来交换有关以下方面的信息: AI 模型的功能 这些模型可用的功能和工具 特定交互的上下文和约束 关于请求和响应的元数据 MCP 旨在通过创建一种通用语言,让不同的组件能够有效地通信,从而解决 AI 系统集成中的几个挑战。 MCP 的关键组件 1. 模式定义 MCP 定义了可以在组件之间交换的各种类型消息的模式。这些模式通常包括: 工具描述:对可用功能、其参数、预期输入/输出以及使用约束的结构化定义。 上下文数据包:关于对话或任务当前状态的信息,包括历史记录、用户偏好和环境因素。 能力声明:来自模型的关于它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声明,允许系统适当地路由请求。 请求/响应格式:用于向模型和工具发出请求并接收其响应的标准化格式。 2. 元数据框架 MCP 包含一个丰富的元数据系统,该系统提供关于每次交换的附加信息,例如: 时间戳和请求标识符 身份验证和授权信息 资源使用指标 置信度分数和不确定性估计 来源信息(什么生成了特定的输出) 3. 状态管理 该协议包括用于在多次交互中维护和更新状态的机制,从而实现: 多轮对话中的连续性 在不同工具或模型之间切换时保留上下文 在不进行冗余信息传输的情况下,高效更新共享上下文 4. 函数调用接口 MCP 的一个关键组件是其标准化的函数调用方法,允许模型: 发现哪些函数可用 了解如何正确调用这些函数 处理函数返回的结果 以连贯的顺序将多个函数调用链接在一起 MCP 的实现 对于模型提供商 AI 模型提供商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MCP: 支持标准请求和响应格式 实施能力声明机制 正确处理上下文数据包 支持函数调用接口 生成适当的元数据 对于工具开发人员 创建与 AI 模型交互的工具的开发人员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MCP:...